2009年5月2日星期六
姚明的七年之痒
上午的球赛我看得囫囵吞枣,或者说根本是用“耳朵”听下来的。淡定,淡定,我不断告诉自己。有人开玩笑说速效救心丸几乎成了观摩火箭队的球赛的必备之物,大起大落的程度不断挑战人类的承受能力。我们都清楚,参照2:0客场领先被逆转的前车之鉴,在休斯顿打成了3:3的话,火箭队肯定将在波特兰创造一个尴尬的历史。
说实在的,昨天和同事打赌的时候,我预测的就是这个结局。
话说回来,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对火箭队的感受,尤其是我对姚明的尊敬。他也许不够伟大,但是足够努力。“伟大”因为天赋而难能,“努力”因为后天而可贵。爱因斯坦论证过“汗水”和“灵感”的关系,假如你没有被断章取义蒙蔽至今的话,你应该明白1%往往会让99%付之东流。要是姚明能够重新选择,可能他更加愿意降低身高换取弹跳,还有一只正常的左耳。
篮球我是外行,姚明的打球风格也缺乏观赏性。不过从“竹竿”到“壮男”,结实厚重的肱二头肌默默的讲述了姚明的成长。我本身是个没什么毅力的人,所以我从心眼里钦佩他。
从爱之深到责之切,再到不详的预感乃至诅咒,归根结底,还在于自己残存了一丝“天道酬勤”的幻想。突破季后赛第一轮已是目前的火箭队的强弩之末,对于几近绝种——而且可以排进前三名——的中锋来说,这样的结局并不公平,莫不如输得彻彻底底,一拍两散。
七年之痒并不可怕,“挠挠”是马三立先生留给后人的绝密偏方,关键在于你敢不敢下手:下重手,下狠手,流出鲜血,留下疤痕。除了姚明,没有人知道他是否有过跳槽的念头。前有莫宁后有加内特,我觉得姚明必须为自己的野心认真考虑一下了。不久前我愤怒的把MSN签名改为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布鲁克斯在控球”,东方人的性格让姚明一而再再而三回避“核心”的话题,OK,无所谓,然而别人糟蹋你的心血,不骂一声“羊驼”实在对不起中国千千万万七窍生烟的球迷啊。
每次习惯性的崩盘,CCTV5的姚明总是一副欲言又止的“要命”表情。拜托,把想说的东西说出来。你有这个权力和义务,脏话也无所谓,电视台会帮忙和谐处理的,重要的是你必须表达自己的声音——整个球队最稳定的你不说话,别人就要自说自话了。
下一轮对阵湖人其实是不错的安排了,显而易见的实力差距反而让观众放下负担和包袱,好好享受一下火箭队少见的不揪心的比赛,也算圆满的结局。
只是,那不断折返的背影,那执着依旧的眼神,又在潜移默化之中打动了我们。
订阅:
博文评论 (Atom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